各种笔记
You can 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447 lines
34 KiB

  1. ## gen_tcp 编程接口
  2. #### listen(Port, Options) -> {ok, ListenSocket} | {error, Reason}
  3. Types
  4. Port = inet:port_number()
  5. Options = [listen_option()]
  6. ListenSocket = socket()
  7. Reason = system_limit | inet:posix()
  8. 设置一个套接字以侦听本地主机上的端口Port。
  9. 用法:
  10. listen(Port, Options) -> {ok, ListenSocket} | {error, Reason}
  11. 在本地开启一个监听某个端口的套接字(socket)。开启成功的话,会返回一个套接字标识符 Socket,其一般会传递给 get_tcp:accept/1 或 get_tcp:accept/2 调用。
  12. 如果参数 Port 为 0,那么底层操作系统将赋值一个可用的端口号,可以使用 inet:port/1 来获取一个 socket 监听的端口。
  13. 连接到IP地址为Address的主机的TCP端口Port上的服务器。参数 地址可以是主机名或IP地址。
  14. 提供以下选项:
  15. {ip, Address}
  16. 如果主机有许多网络接口,则此选项指定要使用的接口。
  17. {ifaddr, Address}
  18. 与{ip,Address}相同。如果主机有许多网络接口,则此选项指定要使用的接口。
  19. {fd, integer() >= 0}
  20. 如果以某种方式未使用gen_tcp连接了套接字 ,请使用此选项传递文件描述符。如果将{ip,Address}和/或 {port,port_number()}与该选项结合使用,则 在连接前将fd绑定到指定的接口和端口。如果未指定这些选项,则假定fd已被适当绑定。
  21. inet
  22. 为IPv4设置套接字。
  23. inet6
  24. 设置用于IPv6的套接字。
  25. local
  26. 设置Unix域套接字。见 inet:local_address()
  27. {port,Port}
  28. 指定要使用的本地端口号。
  29. {tcp_module, module()}
  30. 覆盖使用哪个回调模块。默认为 inet_tcp IPv4和inet6_tcp使用IPv6。
  31. Opt
  32. 参见 inet:setopts / 2。
  33. 可以使用send / 2将数据包发送到返回的套接字Socket。 从对等方发送的数据包将作为消息传递:
  34. {tcp, Socket, Data}
  35. 如果套接字处于{active,N}模式(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inet:setopts / 2),并且其消息计数器降至0,则将传递以下消息以指示套接字已转换为被动({active,false}) 模式:
  36. {tcp_passive, Socket}
  37. 如果套接字已关闭,则会发出以下消息:
  38. {tcp_closed, Socket}
  39. 如果套接字上发生错误,则会传递以下消息(除非在套接字的选项列表中指定了{active,false},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调用recv / 2来检索数据包):
  40. {tcp_error, Socket, Reason}
  41. 可选的Timeout参数指定超时(以毫秒为单位)。默认为infinity。
  42. 注意:::
  43. 请记住,如果底层OS connect()的调用返回超时,调用gen_tcp:连接也将返回超时(即{错误,ETIMEDOUT} ),即使较大的超时指定。
  44. 指定要连接的选项的默认值会受到内核配置参数 inet_default_connect_options的影响。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 inet(3)。
  45. 参数 Options 的一些常用选项:
  46. {active, true}:套接字设置为主动模式。所有套接字接收到的消息都作为 Erlang 消息转发到拥有这个套接字进程上。当开启一个套接字时,默认是主动模式。
  47. {active, false}:设置套接字为被动模式。套接字收到的消息被缓存起来,进程必须通过调用函数 gen_tcp:recv/2 或 gen_tcp:recv/3 来读取这些消息。
  48. {active, once}:将设置套接字为主动模式,但是一旦收到第一条消息,就将其设置为被动模式,并使用 gen_tcp:recv/2 或 gen_tcp:recv/3 函数来读取后续消息。
  49. {keepalive, true}:当没有转移数据时,确保所连接的套接字发送保持活跃(keepalive)的消息。因为关闭套接字消息可能会丢失,如果没有接收到保持活跃消息的响应,那么该选项可确保这个套接字能被关闭。默认情况下,该标签是关闭的。
  50. {nodelay, true}:数据包直接发送到套接字,不过它多么小。在默认情况下,此选项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与之相反,数据被聚集而以更大的数据块进行发送。
  51. {packet_size, Size}:设置数据包允许的最大长度。如果数据包比 Size 还大,那么将认为这个数据包无效。
  52. {packet, 0}:表示 Erlang 系统会把 TCP 数据原封不动地直接传送给应用程序
  53. {reuseaddr, true}:允许本地重复使用端口号
  54. {delay_send, true}:数据不是立即发送,而是存到发送队列里,等 socket 可写的时候再发送
  55. {backlog, 1024}:缓冲区的长度
  56. {exit_on_close, false}:设置为 flase,那么 socket 被关闭之后还能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发送出去
  57. {send_timeout, 15000}:设置一个时间去等待操作系统发送数据,如果底层在这个时间段后还没发出数据,那么就会返回 {error,timeout}
  58. {Rand, _RandSeed} = random:uniform_s(9999, erlang:now()),
  59. Port = 40000 + Rand,
  60. gen_tcp:listen(Port, [binary, {packet, 0}, {active, false}]).
  61. #### accept(ListenSocket) -> {ok, Socket} | {error, Reason} accept(ListenSocket, Timeout) -> {ok, Socket} | {error, Reason}
  62. Types
  63. ListenSocket = socket() Returned by listen/2.
  64. Timeout = timeout() Socket = socket() Reason = closed | timeout | system_limit | inet:posix()
  65. 在侦听套接字上接受传入的连接请求。 套接字必须是从listen / 2返回的套接字 。 超时以毫秒为单位指定超时值。默认为infinity。
  66. 返回值:
  67. {ok, Socket} if a connection is established
  68. {error, closed} if ListenSocket is closed
  69. {error, timeout} if no connection is established within the specified time
  70. {error, system_limit} if all available ports in the Erlang emulator are in use
  71. A POSIX error value if something else goes wrong, see inet(3) for possible error values
  72. 用法:
  73. 该函数会引起进程阻塞,直到有一个连接请求发送到监听的套接字。
  74. 如果连接已建立,则返回 {ok,Socket};
  75. 或如果 ListenSocket 已经关闭,则返回{error,closed};
  76. 或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连接没有建立,则返回{error,timeout};
  77. 或如果 Erlang 虚拟机里可用的端口都被使用了,则返回 {error, system_limit};
  78. 如果某些东西出错,也可能返回一个 POSIX 错误。一些有可能的错误请查看 inet 模块的相关说明。
  79. 使用 gen_tcp:send/2 向该函数返回的套接字 Socket 发送数据包。往端口发送的数据包会以下面格式的消息发送:
  80. {tcp, Socket, Data}
  81. 如果在建立套接字 Socket 的时候选项列表中指定了 {active,false},这样就只能使用 gen_tcp:recv/2 或 gen_tcp:recv/3 来接收数据包了。
  82. {Rand, _RandSeed} = random:uniform_s(9999, erlang:now()),
  83. Port = 40000 + Rand,
  84. case gen_tcp:listen(Port, [binary, {packet, 0}, {active, false}]) of
  85. {ok, ListenSocket} ->
  86. case gen_tcp:accept(ListenSocket) of
  87. {ok, Socket} ->
  88. Socket;
  89. {error, SocketAcceptFail} ->
  90. SocketAcceptFail
  91. end;
  92. _ ->
  93. socket_listen_fail
  94. end.
  95. #### connect(Address, Port, Options) -> {ok, Socket} | {error, Reason}
  96. #### connect(Address, Port, Options, Timeout) -> {ok, Socket} | {error, Reason}
  97. Types
  98. Address = inet:socket_address() |
  99. inet:hostname() Port = inet:port_number()
  100. Options = [connect_option()]
  101. Timeout = timeout()
  102. Socket = socket()
  103. Reason = timeout | inet:posix()
  104. 连接一个 TCP 端口
  105. 用法:
  106. connect(Address, Port, Options, Timeout) -> {ok, Socket} | {error, Reason}
  107. 用给出的端口 Port 和 IP 地址 Address 连接到一个服务器上的 TCP 端口上。参数 Address 即可以是一个主机名,也可以是一个 IP 地址。
  108. 提供以下选项:
  109. {ip, Address}
  110. 如果主机有许多网络接口,则此选项指定要使用的接口。
  111. {ifaddr, Address}
  112. 与{ip,Address}相同。如果主机有许多网络接口,则此选项指定要使用的接口。
  113. {fd, integer() >= 0}
  114. 如果以某种方式未使用gen_tcp连接了套接字 ,请使用此选项传递文件描述符。如果将{ip,Address}和/或 {port,port_number()}与该选项结合使用,则 在连接前将fd绑定到指定的接口和端口。如果未指定这些选项,则假定fd已被适当绑定。
  115. inet
  116. 为IPv4设置套接字。
  117. inet6
  118. 设置用于IPv6的套接字。
  119. local
  120. 设置Unix域套接字。见 inet:local_address()
  121. {port,Port}
  122. 指定要使用的本地端口号。
  123. {tcp_module, module()}
  124. 覆盖使用哪个回调模块。默认为 inet_tcp IPv4和inet6_tcp使用IPv6。
  125. Opt
  126. 参见 inet:setopts / 2。
  127. 可以使用send / 2将数据包发送到返回的套接字Socket。 从对等方发送的数据包将作为消息传递:
  128. {tcp, Socket, Data}
  129. 如果套接字处于{active,N}模式(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inet:setopts / 2),并且其消息计数器降至0,则将传递以下消息以指示套接字已转换为被动({active,false}) 模式:
  130. {tcp_passive, Socket}
  131. 如果套接字已关闭,则会发出以下消息:
  132. {tcp_closed, Socket}
  133. 如果套接字上发生错误,则会传递以下消息(除非在套接字的选项列表中指定了{active,false},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调用recv / 2来检索数据包):
  134. {tcp_error, Socket, Reason}
  135. 可选的Timeout参数指定超时(以毫秒为单位)。默认为infinity。
  136. 注意:::
  137. 请记住,如果底层OS connect()的调用返回超时,调用gen_tcp:连接也将返回超时(即{错误,ETIMEDOUT} ),即使较大的超时指定。
  138. 指定要连接的选项的默认值会受到内核配置参数 inet_default_connect_options的影响。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 inet(3)。
  139. #### gen_tcp:close/1
  140. Types
  141. Socket = socket()
  142. 关闭一个 TCP 套接字
  143. 请注意,在大多数TCP实现中,执行关闭操作并不能保证在远程端检测到关闭之前,已发送的任何数据都会传递给接收方。如果要保证将数据传递给收件人,可以通过两种常用方法来实现。
  144. 使用gen_tcp:shutdown(Sock,write)发出信号,表明不再发送任何数据,并等待套接字的读取端关闭。
  145. 使用套接字选项{packet,N}(或类似的选项)可以使接收器在知道已接收到所有数据时关闭连接。
  146. #### recv(Socket, Length) -> {ok, Packet} | {error, Reason}
  147. #### recv(Socket, Length, Timeout) -> {ok, Packet} | {error, Reason}
  148. Types
  149. Socket = socket()
  150. Length = integer() >= 0
  151. Timeout = timeout()
  152. Packet = string() | binary() | HttpPacket
  153. Reason = closed | timeout | inet:posix()
  154. HttpPacket = term() 看到的描述 HttpPacket中 的erlang:decode_packet / 3 在ERTS。
  155. 在被动模式下从套接字接收数据包。
  156. 返回值{error,closed}指示关闭的套接字。
  157. Argument Length is only meaningful when the socket is in raw mode and denotes the number of bytes to read.
  158. 参数 Length 仅在套接字处于 raw mode 时才有意义,它表示要读取的字节数。
  159. Length为0,则返回所有可用字节。
  160. 如果Length > 0,则返回确切的 Length字节,否则返回错误;
  161. 从另一侧关闭套接字时,可能会丢弃少于长度字节的数据
  162. 可选的Timeout参数指定超时(以毫秒为单位)。默认为infinity。
  163. 用法:
  164. recv(Socket, Length, Timeout) -> {ok, Packet} | {error, Reason}
  165. 这个函数是从一个被动模式的套接字接受一个数据包。如果返回一个 {error, closed} 的返回值,那表明 Socket 已经关闭。
  166. 当 Socket 是 raw 模式下,参数 Length 才有意义的,并且 Length 表示接收字节的大小。如果 Length = 0,所有有效的字节数据都会被接收。如果 Length > 0,则只会接收 Length 长度的字节,或发生错误;当另一端 Socket 关闭时,接收的数据长度可能会小于 Length。
  167. 选项 Timeout 是一个以毫秒为单位的超时值,默认值是 infinity。
  168. {Rand, _RandSeed} = random:uniform_s(9999, erlang:now()),
  169. Port = 40000 + Rand,
  170. case gen_tcp:listen(Port, [binary, {packet, 0}, {active, false}]) of
  171. {ok, ListenSocket} ->
  172. case gen_tcp:accept(ListenSocket) of
  173. {ok, Socket} ->
  174. gen_tcp:recv(Socket, 0, 5000);
  175. {error, SocketAcceptFail} ->
  176. SocketAcceptFail
  177. end;
  178. _ ->
  179. socket_listen_fail
  180. end.
  181. #### send(Socket, Packet) -> ok | {error, Reason}
  182. Types
  183. Socket = socket()
  184. Packet = iodata()
  185. Reason = closed | inet:posix()
  186. 在一个套接字 Socket 发送一个数据包
  187. 用法:
  188. send(Socket, Packet) -> ok | {error, Reason}
  189. 在一个套接字 Socket 发送一个数据包。
  190. #### shutdown(Socket, How) -> ok | {error, Reason}
  191. Types
  192. Socket = socket()
  193. How = read | write | read_write
  194. Reason = inet:posix()
  195. 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关闭socket
  196. 以某种方式半关闭一个套接字。
  197. 如果参数 How 为 write 的形式,则套接字 socket 会关闭数据写入,读取仍可以正常执行。
  198. 如果How == read或Socket端口没有缓冲传出数据,则套接字将立即关闭,并且Reason中将返回遇到的任何错误。
  199. 要实现套接字半打开, 那么套接字要设置 {exit_on_close, false} 这个参数。
  200. 如果套接字端口中缓冲了数据,则将尝试关闭套接字的操作推迟到该数据写入内核套接字发送缓冲区中为止。
  201. 如果遇到任何错误,则关闭套接字,并在下一个recv / 2或 send / 2上返回 {error,closed}。
  202. 如果对等方在写端执行了关闭操作,则选项{exit_on_close,false}很有用。
  203. #### gen_tcp:controlling_process/2
  204. 改变一个套接字的控制进程
  205. 将新的控制过程Pid分配给 Socket。控制过程是从套接字接收消息的过程。
  206. 如果由当前控制进程以外的任何其他进程调用, 则返回{error,not_owner}。
  207. 如果由Pid标识的进程不是现有的本地pid, 则返回{error,badarg}。
  208. 在某些情况下,在执行此函数期间关闭Socket时,也可能返回{error,badarg}。
  209. 如果套接字设置为活动模式,则此功能会将呼叫者邮箱中的所有消息传送到新的控制进程。
  210.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有任何其他进程正在与套接字交互,则传输可能无法正常进行,并且消息可能会保留在呼叫者的邮箱中。
  211. 例如,在传输完成之前更改套接字活动模式可能会导致此情况
  212. #### 套接字选项
  213. {active, true | false | once | -32768..32767} |
  214. 如果值为true,这是默认值,则将从套接字接收的所有内容作为消息发送到接收进程。
  215. 如果值为false(被动模式),则该进程必须通过调用gen_tcp:recv / 2,3, gen_udp:recv / 2,3或gen_sctp:recv / 1,2来显式接收传入的数据 (取决于套接字的类型) )。
  216. 如果该值为一次({active,once}), 则套接字中的一条数据消息将发送到该进程。要接收更多消息, 必须使用选项{active,一次}再次调用 setopts / 2。
  217. 如果该值是-32768到32767(含)之间的整数N,则将该值添加到发送到控制进程的套接字的数据消息计数中。
  218. 套接字的默认消息计数为0。如果指定了负值,并且其大小等于或大于套接字的当前消息计数,则套接字的消息计数将设置为0。
  219. 一旦套接字的消息计数达到0,则可能是由于 向进程发送接收到的数据消息或通过显式设置该消息,
  220. 然后通过特定于套接字类型的特殊消息通知该进程套接字已进入被动模式。 一旦套接字进入被动模式,为了接收更多消息,
  221. 必须再次调用setopts / 2才能将套接字设置回主动模式。
  222. 如果该值是-32768到32767(含)之间的整数N,则将该值添加到发送到控制进程的套接字的数据消息计数中。套接字的默认消息计数为0。
  223. 如果指定了负值,并且其大小等于或大于套接字的当前消息计数,则套接字的消息计数将设置为0。一旦套接字的消息计数达到0,
  224. 要么是由于向进程发送接收到的数据消息,要么是因为已显式设置它,然后通过特定于套接字类型的特殊消息通知该进程该套接字已进入被动模式。
  225. 一旦套接字进入被动模式,为了接收更多消息,必须再次调用setopts / 2才能将套接字设置回主动模式。
  226. 使用{active,一次}或{active,N}时,套接字在接收到数据时会自动更改行为。与面向连接的套接字(即gen_tcp)结合使用时,
  227. 可能会造成混淆,因为具有{active,false}行为的套接字报告的关闭方式与具有{active,true} 行为的套接字关闭的方式不同。为了简化编程,
  228. 当套接字在{active,false}模式下被关闭且对等方关闭时, 在设置为{active,一旦}时仍会生成消息 {tcp_closed,Socket },
  229. {active,true}或{active,N}模式。因此可以肯定地假设,当套接字在{active,true}和 {active,false}模式之间来回切换时,
  230. 消息 {tcp_closed,Socket}可能最终会出现套接字端口终止(取决于选项exit_on_close)。
  231. 但是, 当检测到对等关闭时,完全取决于基础的TCP / IP堆栈和协议。
  232. 注意{active,true}模式不提供流量控制;快速的发送者可以轻松地使接收者的传入消息溢出。对于 {active,N}模式,消息数大于零时也是如此。
  233. 仅当高级协议提供自己的流控制(例如,确认收到的消息)或交换的数据量很少时,才使用活动模式。{active,false} 模式,
  234. 使用{active,一旦}模式或{active,N} 模式(具有适用于应用程序的N值)提供流量控制。另一端发送的速度不能超过接收器可以读取的速度。
  235. {broadcast, Boolean} (UDP sockets)
  236. 启用/禁用发送广播的权限。
  237. {buffer, integer() >= 0} |
  238. 驱动程序使用的用户级缓冲区的大小。不要与sndbuf 和recbuf选项混淆,它们与内核套接字缓冲区相对应。对于TCP,建议使用val(buffer)> = val(recbuf),
  239. 以避免由于不必要的复制而导致的性能问题。对于UDP,适用相同的建议,但最大值不应大于网络路径的MTU。
  240. 设置recbuf时,val(buffer)会自动设置为上述最大值。但是,为Recbuf设置的大小 通常变大,建议您使用 getopts / 2 来分析操作系统的行为。
  241. 请注意,这也是从单个recv调用可以接收的最大数据量。如果您使用的MTU高于正常值,请考虑将缓冲区设置为更高。
  242. {delay_send, boolean()} |
  243. 通常,当Erlang进程发送到套接字时,驱动程序会尝试立即发送数据。如果失败,驱动程序将使用任何可用方法将要发送的消息排队,
  244. 只要操作系统表示可以处理该消息。设置{delay_send,true} 会使所有消息排队。这样,发送到网络的消息就更大,
  245. 但更少。该选项将影响发送请求与Erlang进程的调度,而不是更改套接字的任何实际属性。该选项是特定于实现的。默认为false。
  246. {deliver, port | term} |
  247. 当{active,true}时,数据在以下端口上传递 {S, {data, [H1,..Hsz | Data]}} or term : {tcp, S, [H1..Hsz | Data]}.
  248. {dontroute, boolean()} |
  249. 启用/禁用传出消息的路由旁路
  250. {exit_on_close, boolean()} |
  251. 默认情况下,此选项设置为true。
  252. 将其设置为false的唯一原因是,如果要在检测到关闭后继续向套接字发送数据,例如,如果对等方使用 gen_tcp:shutdown / 2 关闭写端。
  253. {header, integer() >= 0} |
  254. 仅当创建套接字时指定了选项binary 时,此选项才有意义。如果指定了选项 header,
  255. 则从套接字接收的数据的第一个 Size Number字节是列表的元素,其余数据是指定为同一列表尾部的二进制文件。例如,如果Size == 2,则接收到的数据与[Byte1,Byte2 | Binary]匹配
  256. {high_msgq_watermark, integer() >= 1} |
  257. 当消息队列上的数据量达到此限制时,套接字消息队列将设置为繁忙状态。请注意,此限制仅涉及尚未达到ERTS内部套接字实现的数据。默认为8 kB。
  258. 如果套接字消息队列繁忙或套接字本身繁忙,则挂起套接字的数据发送器。
  259. 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选项low_msgq_watermark, high_watermark和low_watermark。
  260. Notice that distribution sockets disable the use of high_msgq_watermark and low_msgq_watermark. Instead use the distribution buffer busy limit, which is a similar feature.
  261. {high_watermark, integer() >= 0} |
  262. 当ERTS套接字实现在内部排队的数据量达到此限制时,将套接字设置为繁忙状态。默认为8 kB。
  263. 如果套接字消息队列繁忙或套接字本身繁忙,则挂起套接字的数据发送器。
  264. 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选项low_watermark, high_msgq_watermark和low_msqg_watermark。
  265. {ipv6_v6only, Boolean}
  266. 限制套接字仅使用IPv6,禁止任何IPv4连接。这仅适用于IPv6套接字(选项inet6)。
  267. 在大多数平台上,必须先在套接字上设置此选项,然后才能将其与地址关联。因此,仅在创建套接字时指定它,而在调用包含此描述的函数(setopts / 2)时不使用它是合理的。
  268. 将此选项设置为true的套接字的行为 是唯一可移植的行为。现在,FreeBSD不建议使用IPv6的初衷是将IPv6用于所有流量(您可以使用 {ipv6_v6only,false}来覆盖建议的系统默认值),但OpenBSD(受支持的GENERIC内核)禁止使用,并且在Windows(具有单独的IPv4和IPv6协议栈)。大多数Linux发行版的系统默认值仍为false。逐渐改变了操作系统之间从IPv4流量中分离IPv6流量的策略,因为逐渐证明,要确保正确,安全地实现双堆栈实施是困难而复杂的。
  269. 在某些平台上,此选项唯一允许的值为true,例如OpenBSD和Windows。在这种情况下,尝试在创建套接字时将此选项设置为false会失败。
  270. 在不存在的平台上设置此选项将被忽略。使用getopts / 2获取此选项 不会返回任何值,即返回的列表不包含 {ipv6_v6only,_}元组。在Windows上,该选项不存在,但会将其模拟为值为true的只读选项。
  271. 因此, 在创建套接字时将此选项设置为true永远不会失败,除非可能是在您已将内核自定义为仅允许false的平台上进行,但在OpenBSD上这是可行的(但尴尬)。
  272. 如果使用getopts / 2读回选项值 而没有获取任何值,则该选项在主机操作系统中不存在。IPv6和IPv4套接字在同一端口上侦听的行为以及获取IPv4流量的IPv6套接字的行为不再可预测。
  273. {keepalive, boolean()} |
  274. 没有其他数据交换时,启用/禁用连接的套接字上的定期传输。如果另一端没有响应,则认为连接已断开,并且将错误消息发送到控制过程。默认为禁用。
  275. {linger, {boolean(), integer() >= 0}} |
  276. 确定在close / 1套接字调用中刷新未发送数据的超时(以秒为单位)。
  277. 第一个组件是如果启用了延迟,第二个组件是刷新超时(以秒为单位)。有3种选择:
  278. {false,_}
  279. close / 1或shutdown / 2会立即返回,而不是等待刷新数据,而在后台进行关闭。
  280. {true,0}
  281. 关闭连接时中止连接。丢弃仍保留在发送缓冲区中的所有数据,并将RST发送给对等方。
  282. 这避免了TCP的TIME_WAIT状态,但是使创建该连接的另一个“化身”成为可能。
  283. 当时间> 0时,{true,时间}
  284. 在成功发送了套接字的所有排队消息或达到了超时(时间)之前,close / 1或shutdown / 2不会返回。
  285. {low_msgq_watermark, integer() >= 1} |
  286. 如果套接字消息队列处于繁忙状态,则当消息队列中排队的数据量低于此限制时,套接字消息队列将设置为不繁忙状态。请注意,此限制仅涉及尚未达到ERTS内部套接字实现的数据。默认为4 kB。
  287. 当套接字消息队列和套接字不繁忙时,将恢复由于繁忙的消息队列或繁忙的套接字而挂起的发件人。
  288. 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选项high_msgq_watermark, high_watermark和low_watermark。
  289. 请注意,分发套接字禁止使用 high_msgq_watermark和low_msgq_watermark。而是使用 分配缓冲区繁忙限制,这是一个类似功能。
  290. {low_watermark, integer() >= 0} |
  291. 如果套接字处于繁忙状态,则当ERTS套接字实现在内部排队的数据量低于此限制时,会将套接字设置为不繁忙状态。默认为4 kB。
  292. 当套接字消息队列和套接字不繁忙时,将恢复由于繁忙的消息队列或繁忙的套接字而挂起的发件人。
  293. 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选项high_watermark, high_msgq_watermark和low_msgq_watermark
  294. {mode, list | binary} |
  295. 接收到的数据包按照list或者binary的定义进行传递。
  296. list |
  297. 接收到的数据包以列表形式发送。
  298. binary |
  299. 接收到的数据包以二进制形式传送
  300. {bind_to_device,Ifname :: binary()}
  301. 将套接字绑定到特定的网络接口。必须在创建套接字的函数调用中使用此选项,即 gen_tcp:connect / 3,4, gen_tcp:listen / 2, gen_udp:open / 1,2或 gen_sctp:open / 0,1,2。
  302. 与getifaddrs / 0不同,Ifname编码为二进制。如果系统在网络设备名称中使用非7位ASCII字符(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则在对该参数进行编码时必须格外小心。
  303. 此选项使用特定于Linux的套接字选项 SO_BINDTODEVICE,例如在Linux内核2.0.30或更高版本中,因此仅在针对此类操作系统编译运行时系统时才存在。
  304. 在Linux 3.8之前,可以设置此套接字选项,但无法使用getopts / 2进行检索。从Linux 3.8开始,它是可读的。
  305. 虚拟机还需要提升的特权,这些特权可以以超级用户身份运行,或者(对于Linux)具有CAP_NET_RAW能力 。
  306. 此选项的主要用例是将套接字绑定到 Linux VRF实例。
  307. {nodelay, boolean()} |
  308. {nodelay,布尔值}(TCP / IP套接字)
  309. 如果Boolean == true, 则为套接字打开选项TCP_NODELAY,这意味着也会立即发送少量数据。
  310. {nopush,布尔型}(TCP / IP套接字)
  311. 这相当于TCP_NOPUSH在BSD和TCP_CORK在Linux上。
  312. 如果Boolean == true,则为套接字打开相应的选项,这意味着将累积少量数据,直到可用完整的MSS数据为止或关闭此选项。
  313. 请注意,虽然OSX上提供了TCP_NOPUSH套接字选项,但其语义却大不相同(例如,取消设置它不会导致立即发送累积的数据)。因此,在OSX上有意忽略了nopush选项
  314. {packet, 0 | 1 | 2 | 4 | raw | sunrm | asn1 | cdr | fcgi | line | tpkt | http | httph | http_bin | httph_bin} |
  315. raw | 0 没有包装。
  316. 1 | 2 | 4 数据包包含一个标头,该标头指定了数据包中的字节数,然后是该字节数。标头长度可以是一个,
  317. 两个或四个字节,并包含一个按big-endian字节顺序排列的无符号整数。每个发送操作都会生成标头,并且在每个接收操作上都会剥离标头。4字节的标头限制为2Gb。
  318. asn1 | cdr | sunrm | fcgi | tpkt | line
  319. 这些数据包类型仅对接收有效。发送数据包时,应用程序有责任提供正确的标头。但是,在接收时,对于接收到的每个完整数据包,将一条消息发送到控制过程,并且类似地,对gen_tcp:recv / 2,3的每次调用都 返回一个完整数据包。标头未剥离。
  320. 数据包类型的含义如下:
  321. asn1 -ASN.1 BER
  322. sunrm -Sun的RPC编码
  323. CDR -CORBA(GIOP 1.1)
  324. fcgi-快速CGI
  325. tpkt -TPKT格式[RFC1006]
  326. line-行模式,数据包以换行符结尾的行,比接收缓冲区长的行被截断
  327. http | http_bin
  328. 超文本传输​​协议。按照ERTS的erlang:decode_packet / 3中 描述的 HttpPacket格式返回数据包。被动模式下的套接字从gen_tcp:recv返回{ok,HttpPacket}, 而主动套接字发送诸如 {http,Socket,HttpPacket}之类的消息。
  329. httph | httph_bin
  330. 通常不需要这两种类型,因为在读取第一行之后,套接字会在内部自动从http / http_bin切换到 httph / httph_bin。但是,有时可能有用,例如从分块编码中解析预告片
  331. {packet_size, integer() >= 0} |
  332. 设置数据包主体的最大允许长度。如果数据包头指示数据包的长度大于最大允许长度,则该数据包被视为无效。如果数据包头对于套接字接收缓冲区太大,则会发生相同的情况。
  333. 对于面向行的协议(line,http *),选项packet_size还可以保证接受指定长度的行,并且由于内部缓冲区的限制,该行不会被视为无效。
  334. {line_delimiter, Char}(TCP/IP sockets)
  335. 设置面向行的协议(line)的行定界字符。默认为$ \ n。
  336. {priority, integer() >= 0} |
  337. 在实现此功能的平台上设置SO_PRIORITY套接字级别选项。行为和允许范围在不同系统之间有所不同。该选项在未实现的平台上被忽略。请谨慎使用。
  338. {raw,Protocol :: integer() >= 0,OptionNum :: integer() >= 0, ValueBin :: binary()} |
  339. {read_packets,Integer}(UDP套接字)
  340. 设置在数据可用时无需套接字就可以读取的最大UDP数据包数。当读取了这么多的数据包并将其传送到目标进程后,新的数据包才被读取,直到有可用数据的新通知到达为止。默认为5。如果此参数设置得太高,由于UDP数据包泛洪,系统可能会变得无响应。
  341. {recbuf, integer() >= 0} |
  342. 用于套接字的接收缓冲区的最小大小。建议您使用 getopts / 2 来检索操作系统设置的大小。
  343. {reuseaddr, boolean()} |
  344. 允许或禁止端口号的本地重用。默认情况下,不允许重用。
  345. {send_timeout, integer() >= 0 | infinity} |
  346. 仅允许用于面向连接的套接字。
  347. 指定最长时间等待基础TCP堆栈接受发送操作。当超过限制时,发送操作将返回 {error,timeout}。未知发送了多少数据包;因此,只要发生超时,套接字就将关闭(请参见 下面的send_timeout_close)。默认为infinity。
  348. {send_timeout_close, boolean()} |
  349. 仅允许用于面向连接的套接字。
  350. 与send_timeout一起使用,以指定当send操作返回{error,timeout}时是否自动关闭套接字。推荐的设置为 true,它将自动关闭套接字。由于向后兼容,默认为false。
  351. {show_econnreset, boolean()} |
  352. 当此选项设置为false时(默认情况下),将从TCP对等方接收到的RST视为正常关闭(就像已发送FIN一样)。gen_tcp:recv / 2的调用者 获得{错误,关闭}。在活动模式下,控制进程收到 {tcp_closed,Socket}消息,指示对等方已关闭连接。
  353. 将此选项设置为true可让您区分正常关闭的连接和TCP对等方中止(有意或无意)的连接。调用 gen_tcp:recv / 2 返回{error,econnreset}。在活动模式下,控制过程会在通常的{tcp_closed,Socket}之前接收到 {tcp_error,Socket,econnreset}消息,就像其他套接字错误一样。调用 gen_tcp:send / 2 也会返回{error,econnreset} 当检测到TCP对等体已发送RST时。
  354. 从gen_tcp:accept / 1返回的已连接套接字 从侦听套接字 继承了show_econnreset设置。
  355. {sndbuf, integer() >= 0} |
  356. 用于套接字的发送缓冲区的最小大小。鼓励您使用 getopts / 2来检索操作系统设置的大小。
  357. {tos, integer() >= 0} |
  358. 在实现此功能的平台上设置IP_TOS IP级别选项。行为和允许范围在不同系统之间有所不同。该选项在未实现的平台上被忽略。请谨慎使用。
  359. {tclass, integer() >= 0} |
  360. 在实现此功能的平台上 设置IPV6_TCLASS IP级别选项。行为和允许范围在不同系统之间有所不同。该选项在未实现的平台上被忽略。请谨慎使用。
  361. {ttl, integer() >= 0} |
  362. {recvtos, boolean()} |
  363. {recvtclass, boolean()} |
  364. {recvttl, boolean()} |
  365. option_name() =
  366. active | buffer | delay_send | deliver | dontroute |
  367. exit_on_close | header | high_msgq_watermark |
  368. high_watermark | keepalive | linger | low_msgq_watermark |
  369. low_watermark | mode | nodelay | packet | packet_size |
  370. pktoptions | priority |
  371. {raw,Protocol :: integer() >= 0, OptionNum :: integer() >= 0, ValueSpec ::(ValueSize :: integer() >= 0) | (ValueBin :: binary())} |
  372. recbuf | reuseaddr | send_timeout | send_timeout_close |
  373. show_econnreset | sndbuf | tos | tclass | ttl | recvtos |
  374. recvtclass | recvttl | pktoptions | ipv6_v6only
  375. connect_option() =
  376. {ip, inet:socket_address()} |
  377. {fd, Fd :: integer() >= 0} |
  378. {ifaddr, inet:socket_address()} |
  379. inet:address_family() |
  380. {port, inet:port_number()} |
  381. {tcp_module, module()} |
  382. {netns, file:filename_all()} |
  383. {bind_to_device, binary()} |
  384. option()
  385. listen_option() =
  386. {ip, inet:socket_address()} |
  387. {fd, Fd :: integer() >= 0} |
  388. {ifaddr, inet:socket_address()} |
  389. inet:address_family() |
  390. {port, inet:port_number()} |
  391. {backlog, B :: integer() >= 0} |
  392. {tcp_module, module()} |
  393. {netns, file:filename_all()} |
  394. {bind_to_device, binary()} |
  395. option()
  396. socket()
  397. As returned by accept/1,2 and connect/3,4.